经验方
生黄芪20g,蓬莪术6g,太子参10g,全当归10g,戈制半夏2g(冲服),鸡内金6g,生麦芽15g,桃仁、杏仁各10g,绿萼梅8g。
益气血,化痰瘀,运中土。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属气血亏虚、痰瘀互阻、中运失健者。症见胃脘胀痛不适,形体消瘦,便干如栗,舌质紫,苔白腻,边有白涎,脉细小弦。
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方2
黄芪90g,莪术30g,怀山药90g,鸡内金60g,潞党参90g,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各60g,炮山甲、玉蝴蝶、凤凰衣各45g,蒲公英90g,甘草30g。
益气养胃。
慢性萎缩性胃炎后期调治。
共研细未,每服4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
经验方3
柴胡4g,生白芍15g,广郁金15g,炒白术12g,生黄芪15g,莪术6g,怀山药20g,鸡内金10g,丹参15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徐长卿15g,甘草6g。
疏肝和胃,益气消瘀。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属肝脾气郁兼血瘀者。症见眩晕倦怠,面色少华,口苦纳呆,脘胀,隐隐作痛,脘部按之较舒,有时午夜胃内有烧灼感,得食稍安。
水煎服,每日1剂。
川芎10g,白芍10g,葛根10g,草果仁15g,延胡索15g,附子3g,五灵脂10g,川楝子15g,赤石脂2g,桑白皮15g。
疏肝镇冲。
消化性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属冲脉之气上逆所致者。症见胃脘痛,伴心烦口苦,胁闷痛,乏力,时恶心欲吐,头晕,大便干,面色萎黄,额头色青,舌红,苔薄白,脉沉缓而滑。
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方4
党参20g,苦参、姜黄各10g,白芥子、郁金、桃仁各15g,柴胡20g,小茴香5g,黄连10g,沉香5g,甘草、蚕砂各10g。
健脾清热,疏肝活血。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脘痛属虚寒化热者。症见胃脘胀痛,嘈杂泛酸,纳呆,近期消瘦明显,触诊剑下触痛明显,无肿块,舌暗红尖赤,舌体瘦薄,少苔,脉沉弦。
每剂水煎3次,混匀后分3次口服完,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1日半服完1剂。同时服用李老研制的国家“八五”攻关科技成果奖产品阻癌胃泰(黄芪、莪术、白及、重楼等),每包20g,每日2包,早、晚服用。
经验方5
党参15g,当归15g,白芍15g,苦参8g,乌贼骨15g,煅瓦楞子20g,威灵仙15g。
益气健胃,温中制酸。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虚寒者。症见胃脘隐痛,泛吐酸水,喜温喜按,舌质淡,脉沉细。
水煎服,每日1剂。
桂枝5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高良姜10g,制香附10g,炙五灵脂10g,延胡索10g,广木香10g,荜澄茄10g,白芍15g,谷芽30g。
温中化饮,行气活血。
浅表性胃炎,属中虚胃寒者。症见胃脘痛,喜温喜按,饮水不多,饮食均需热,背恶寒,上腹觉冷,上腹下脘附近轻度压痛,胃部稍有振水声,大便正常,舌质偏淡,苔薄白,脉细弦。
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后静坐约30分钟。配合外治:丁桂散0.5g帖敷中脘穴。
经验方6
太子参15g,炙黄芪10g,炒白芍15g,炙甘草5g,炒陈皮、法半夏、佛手、厚朴、黄芩、浙贝母各10g,蒲公英、茯苓各15g。
调中理气,兼清郁热。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度浅表性胃炎,属中虚气滞、兼有郁热者。症见胃脘隐痛、胀痛,黎明为著,食后痞胀不适,伴嗳气,偶有泛酸,乏力,中脘轻度压痛,大便不黑,舌质淡红,苔色边白、中间微黄,脉濡。
水煎服,每日1剂。
橘叶、炒白芍、竹茹各12g,苏梗9g(后下),娑罗子9g,炒杏仁、厚朴花、郁金各10g,清半夏6g,玫瑰花、炒薏苡仁、炒枳实各15g,甘草3g,生姜1片。
疏肝健脾益胃。
食管炎、浅表性胃炎,属肝胃不和兼脾虚者。症见胃脘及左胁下胀痛,喜按、按之痛减,口干不欲饮,舌质暗滞,苔薄黄而干,脉细弱,右脉沉小滑。
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方7
南沙参9g,玉竹12g,石斛9g,白芍12g,丹参12g,柴胡9g,甘松9g,五灵脂9g(包煎),檀香9g(后下),谷芽、麦芽各12g,瓦楞粉15g(布包先煎)。
益气养阴,理气活血。
胃次全切术后胃痛,属胃阴亏损、脾气虚弱者。症见胃脘部疼痛,纳呆泛酸,时有呕吐,口渴欲饮,口中黏腻,大便秘结,小便黄,乏力,夜寐不安,面色萎黄,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水煎服,每日1剂。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大家生活中还有什么身体困扰记得留言问我,我争取为大家提点有用的经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