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留一门口的“碰瓷”专业户被有关部门“带走”,曾遭碰瓷者竟纷纷表示:舍不得!但祝他幸福!
“犯人”为长发,瞳色似琥珀。据传,他只要眨一眨眼,路过的人大学生便会情不自禁地发出高音调的惊叹声,并不由自主地走向他。以下是其“碰瓷”现场的抓拍:
人大人出留一时被“碰瓷”现场
这只漂亮的流浪猫叫小橘。从本学期开始,就常常在留一门口晒太阳,见到人不仅不躲,反而会主动上去求抚摸,深受大家的喜爱。但不知从何时起,留一前见不到它的身影了,这让关心它的人都非常担心。
直到前段时间,留一门前的长椅上贴上了这样的一个告示,这才真相大白:小橘受了伤,经送医救治后被领养了。
留一门口贴出的告示
专业“碰瓷”的小橘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开始了新生活。欣慰之余,爱猫人士们也感到不舍。
但是,人大校园里可不止小橘一只猫!小北门前日常营业的武士、国学馆附近低头猛吃的黄咪、藏书馆旁慵懒闲逛的坏坏……在宿舍楼后,可以看到幸福地接受宿管阿姨投喂的流浪猫们,甚至在明德广场的花车下,也“长”出了几只垂帘听政的毛茸茸。
在花车下取暖的流浪猫
其实,把校园当成家的不止有人大人,还有人大猫,它们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大家族。两种生物在人大相遇,留下了一个个故事,传递了不一样的温暖。
01
当人大人遇到了人大猫
我骑车去拿快递,差点撞到武士
曹诗涵我大一的时候可能缘分没到,没有怎么见过人大的流浪猫,后来大二,我无意间被同学拉到人大流浪动物之家的群里。这个群就是一个大型吸猫场所,我在里面才知道人大有那么多流浪猫,而且很多都是有名字的。自从进了那个群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就能碰到好多猫。
曹诗涵拍摄的流浪猫
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周一晚上,我下课想去拿个快递,因为时间有点紧,就骑了个车子。当时快上课了,晚上很黑又没有灯,看到一个黑影差点撞到我,于是我立马刹车,结果发现是武士,就是经常有人去摸的那个流浪猫。它特征很明显,应该是个三花,毛长长的、很大的一只,看起来软软的,当时很泰然自若地从我前面走过去,但是我差点吓死了。
我等同学的时候,摸到了小橘
黄华有一次马原下课,我同学去留一买鸡排。在门口等她的时候,一只白色和橘色相间的猫就主动过来蹭我们。因为它真的很不怕生,而且我真的已经很久没撸过猫了,我就小心翼翼地尝试着触碰它。我碰到它背的时候它没有反抗,于是我就愈加大胆,开始撸到它的后脑上,然后一把撸过去。我摸上它圆圆的毛绒绒的后脑勺时,真的感到难以言喻的幸福,就一直在“啊啊”地感叹,好像所有的压力都没了,现在回想起来还能感受到余留的幸福。后来我才知道,这只猫就是小橘。
02
小橘的故事
“能救一只就算一份功德”
10月上旬,留一门口的小橘受伤了——它的胸口破了一个洞,深得可以看见血肉。第一个确认小橘伤口的是20级法律硕士吴天宇,他和室友郑重权以及其他的研究生们之前建过一个喂养小橘的群。“小橘受伤的头一天,群里的20级法律硕士金晨雷喂完了之后发现它有些不对劲,但是没觉得怎么样。第二天我去喂的时候,发现这不是什么不对劲,是一个很大的口子。”由于小橘的伤势很重,吴天宇就第一时间在群里告诉了郑重权等人。发完消息,他就一直守在原地。提起当时的情景,他回忆道:“当时挺紧张的,不希望它走,因为一旦跑掉了就不好抓了,也容易把伤口弄开。”
喂猫群里的一众人都很关心小橘的伤势,他们找到了流浪动物之家的负责人并说明了情况。了解到小橘的伤势必须要送医,吴天宇立马让郑重权从寝室拿一个大鞋盒,把小橘装起来,医院。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排队挂号,小橘得到了医治。医生为小橘清理伤口后,做了外部检查和血检,开了一些外用药物。因为是圆形伤口,社团成员曾猜测也许是小橘在竹林里玩耍被树枝戳到,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有人恶意虐猫的嫌疑。
小橘在受伤期间暂时寄养在群里另一个同学那里,大部分时间由他和他的一个室友来照顾。一开始的时候,每三天都得把它医院复诊,到了后来,小橘伤势好转,便一周送一次,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两周。郑重权作医院的人,医院陪同。“小橘在治疗的过程中会有上药的一个过程,我必须得看到,否则就不懂怎么给它上药。”换药的过程很复杂,也很难,是由群里的三个人一起上手的。提到对小橘的照顾,几个研究生们都表示:“大家都帮了忙,猫粮也是大家众筹买的,是大家的功劳。”
小橘的临时监护人回忆起照顾它的两个星期,诚挚地说:“我们这里终究不是安稳之所,好在很快找到了领养人,但又因为太快了所以没有机会全体给它送行,有一些遗憾。假如以后又有紧急情况、需要接手一只流浪猫照顾,我们还是会同意的,也希望有更多力量加入,关爱流浪动物公益事业,能救一只就算一份功德。”
“小橘已经成为了我的朋友和家人”
后来,随着小橘伤势的逐渐好转,它的领养事宜也提上了日程。流浪动物之家送养部部长曾梦珂在社团的群里发布小橘的信息后,有很多人联系了她,表示想要领养小橘。为了给小动物找一个安全放心的归宿,社团对各位领养人进行了考察和筛选。最终,人大一位同学的姐姐小谷(化名),由于各方面都比较符合领养条件,小橘便被她领养。
包着纱布的“小橘”
交接的时候,小橘胸口的创伤已经结痂了。小谷带小橘去做了体检,各方面显示正常,也很活泼。刚把小橘带到新家时,小谷并没有急着要和小橘亲近,只是把箱子放下,没有动它。过了三四个小时,小橘逐渐习惯了这个环境,自己从箱子里走出来,慢慢地在家里转。小谷给小橘买了许多小玩具,比如玩具老鼠、玩具鱼、小球、逗猫棒、不倒翁……小橘最喜欢玩老鼠和鱼,甚至能自己和鱼玩一天。
在沙发上休息的“小橘”
“刚开始小橘有些拘谨,后来有时候家里面来人,比如说我妹妹来,它也总是会让人摸。”小谷表示,小橘熟悉了环境以后,每天就是被撸一会儿、玩一会儿、跑一会儿、歇一会儿,如此循环。和她亲近了以后,小橘还会闹着跟她玩,作出咬她的样子但又不用劲,有些调皮但又有分寸。这也让她觉得很感动,“我觉得猫其实不是很能知道自己会伤到你,我同事的猫就会真的拿指甲一抓一个血印。但是小橘每次和我打闹的时候,会把爪子收起来,拿它的肉垫打我玩。我觉得小橘就像个暖男,挺会照顾别人情绪的。”
除了“暖男”的气质,小谷还发现了小橘的另一面——窝里横。由于之前听说过小橘常在留一门口晒太阳,小谷在周末就会把它放到大包里带出去,再拉开拉链让它晒太阳。小谷笑着描述:“没有动静的时候它就把头从包里伸出来,趴在那边晒太阳。但是一有人过来,它就把头缩到我的外套里面。”
晒太阳的“小橘”
渐渐地,小橘成为了小谷的独居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了她的朋友和亲人。之前的小谷不在乎自己要加班到多晚,但现在,她完全不想加班,一下班就想回家奔向小橘。想到每天都有一只猫在等她,她的心里面总是暖暖的。“每天下班回家它就会在窗台上,我一开门它就从窗帘后面探出头来,我一开灯它就知道是我,会从窗台上下来,围着我开始转。”那一瞬间,小谷觉得所有工作上的不开心都烟消云散了,所有对生活的不满、孤独都被小橘化解了。
03
人大奶奶的三十载喂猫生涯
范奶奶和她的猫
范晓兰,人称“范奶奶”,住在静园三楼,是那一片的喂猫“名人”。范奶奶从四十多岁还在上班时就开始喂流浪猫,如今已经七十二了。起初,范奶奶只是看到一个喂流浪猫的奶奶很辛苦,想帮个忙。但她一喂,那奶奶就不来喂了,她出于责任心一直喂着,并坚持到现在。如今,喂猫已经不仅仅是责任和爱心,也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医院做绝育、输液、打针、治病……她爱护每一只流浪猫,就如同爱护自己的孩子一般。
范奶奶的老伴并不赞同她喂流浪猫,但是他也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容忍范奶奶把两只流浪猫抱回家,养了21年之久。回忆起自己收养的两只猫,范奶奶表示:“一开始它们胆小,不认识我,人一回来立马就藏起来,等人睡着了才出来。一两个月过后,它才敢在人在家的时候出来,但是蹲得远远的。最后发展成必须得抱着看电视,放下就叫唤。”范奶奶认为,领养的流浪猫很警觉,领养者不能着急要摸它、抱它,否则可能会被抓伤。主人要用爱心和耐心取得它们的绝对信任,它们才会安心地在人面前进食、玩耍。
范奶奶与收养的咪咪
提到家养猫的长寿秘诀,范奶奶却说:“我对它们基本上没操多大心,每天就是给它们换干净的水,食盒里没断过猫粮。它们十岁以后,我给它们换了老年猫粮,也不让它们喝自来水了,换了凉白开。”范奶奶认为,其实收养一只猫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负担、那么费精力,“你只要对它好、给它吃干净的东西,熟悉以后多摸摸它,和它有情感交流,它情绪好就会健康。”
除了这些,范奶奶的其他精力都花在流浪猫身上了。从前,她曾苦心搭了一个住宿条件较好的、相对安全的大猫窝,每天都要去那喂几十只猫,也常常在喂完猫后和猫聊天许久。范奶奶还根据它们的性格和气质给它们一一取了名字,有丰田一郎、白马王子、少帅、发动机、阿郎……每个流浪猫都是范奶奶的宝贝,都被范奶奶悉心照顾着。可惜由于一些残忍的现实,比如虐猫的人、领养后弃猫的人、攻击流浪猫的流浪狗……使范奶奶喂养的一些流浪猫遭遇了不幸,提前去了天堂。提到这些已经培养起深厚感情的流浪猫们,范奶奶不禁哽咽落泪,泣不成声。
范奶奶为阿郎写的《阿郎——天堂里又多了一只小宠物》
范奶奶为小花写的诗
现在,范奶奶年纪大了,腰腿有了伤病,行动不便。加之流浪之家的志愿者们在在校期间会帮忙喂几个固定点,她就只喂家属区附近的十几只了。有些猫她也不再取名了。即便弯腰、弯曲手指就会感到巨大的不适,范奶奶还是坚持亲自在各处搭了多个“据点”,材料全都是她一点一点攒的砖块、挡风板、纸箱等等,有时人大流浪动物之家的学生也会来帮忙。她挑选了多个隐秘的角落,把材料搬过去,一点点地制作起来。每天上午和下午,范奶奶都要去兜一大圈,经过所有据点,分别喂猫。范奶奶总是拎着一袋猫粮、几盒罐头、一桶水,沿路大声地唤着她的流浪猫。猫咪一听见声音,就认得是范奶奶,远远地就喵喵叫着回应,慢慢逛出来,一路跟在她后面,或是在她脚边蹭。
范奶奶在静园附近的投喂点之一
绝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从家里出发,先在静园里的各个喂猫点投喂黑白花的“肥”、绿眼睛的黑猫“小黑”和四只白猫。“四只白猫都是长毛的,长得一模一样。每次我是一只猫也看不见,都躲着呢,我就一路走一路叫‘白啊,白啊’,等我快到喂猫点了回头一看,嘿,四只白猫排着小队一溜跟着呢。”接着,她会去国学馆投喂小灰、黄和一只新来的黑白的猫。再回静园,喂黑白色的“咪咪”和灰姑娘。最后,她回到家,坏坏和乖乖总会等在她的家门口,范奶奶喂完它们,就算是完成一天的任务了。有时候猫没来,她还得等一会儿。
跟着范奶奶的“黄”
吃着饭的“黄”(左)和“小灰”(右)
不仅是这些猫,范奶奶的喂猫行程中也总会有新的猫加入。她也考虑到这点,会多放一些猫粮,给过路的流浪猫们吃。但是有时候,刺猬和鸟会来吃,范奶奶一看,盆打翻了,就知道是刺猬来过了。
范奶奶在国学馆附近的投喂点之一
她老伴对她是这么评价的:“你什么事都能忘,只有喂猫忘不了,定时定点地去。将来你要是老年痴呆了,你不认识我,你也认识猫。”
范奶奶和坏坏
坏坏,一只黑橙色的老母猫,原先在林园出没,校医院退休的宋大夫在阳台搭了一个简易的小窝,每天都喂它。后来宋大夫家装修,要离开两三个月,托另一个奶奶来喂它,但是坏坏不愿意待,到现在也一直到范奶奶家门前要吃的。它被取名为“坏坏”还是前不久前,当时,一只浑身黑色、脖子和脚纯白的母猫把自己的三个小孩带去了范奶奶的“据点”,范奶奶给它们取名为小白、小灰、小黑,悉心照料它们长大。然而,“坏坏不知道怎么侦察到我在国学馆喂三只小猫,就到那去捣乱,像闪电一样攻击它们,还追着它们。”
黄华拍摄的“坏坏”
因为坏坏的捣乱,三只小猫再也不敢去原本的“据点”了。范奶奶只好在马路边的井盖上喂,但是猫的嗅觉听觉比人更灵敏,常常三只小猫吃的时候就突然跑了,“我想这怎么回事,回过身来,就看到坏坏又来了,简直没办法。”但是坏坏还是趁她不注意就过来破坏,最后小灰就跑了,不来吃了,小白也总是吃不好,担惊受怕的。本来小白就是同胞兄弟姐妹里最瘦的一个,几天不吃饭,“我想它是不是过几天就缓过来了,结果那天我一去,它死了。我这难受啊,自己喂的,尾巴都这么长了,长毛的,多漂亮。我最怕自己喂的猫死了,见不得。”后来有一个工人路过,范奶奶麻烦他把小白装到塑料袋里,从家属院绿栏杆递进来,再拜托了一个研究生将小白在一棵小松树后边埋起来。等研究生终于把猫放在坑里面,盖上一层薄薄的土,范奶奶才终于敢过去。“我在上面插了一根树枝,它就埋在我家楼后,和我家养的两只猫一起。我在厨房做饭都能看见。”
尽管如此,每次坏坏来找范奶奶的时候,范奶奶也总是会喂给它猫粮、罐头和水,“它太坏了,但是没办法,还是得喂,因为它也是个生命。”
范奶奶家门口的“乖乖”(左)和“坏坏”(右)
范奶奶在人大的喂猫生涯里,经历过很多温暖的故事,也经历过一些让人心碎的悲剧。她坚定地认为,地球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家园,人们不能随便丢弃宠物,也不能够残害虐待小动物。不管在她的信里、诗里、还是内心深处,她都有这样的渴盼:希望中国早日出台《小动物保护法》,希望人们能够善待和爱护生命、不以强欺弱,希望终有一天,人类和小动物能够开心地、和谐地共处。
校园里,无意间一瞥到的流浪猫不是无家可归的“独行者”,它们被很多的人大人关怀和照顾着,也治愈了无数的人大人。这其中有普通的同学,有流浪之家默默付出的社团成员,还有暖心体贴的收养者、悉心照料的奶奶等。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领养代替购买”、“爱护动物”不仅仅只是冰冷的口号,它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本能。在人大,爱心会一直传递下去,人与小动物和谐共处的故事也会一直继续。
文字:曹念念邓希琪胡易吴靖妍陈嘉文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人大流浪动物之家
编辑:陈嘉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