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粒肿,民间称其“偷针眼”,老人常以此疾病来吓唬小孩:你要是偷看了不该看的就会长“偷针眼”,再多看几次就会眼瞎。麦粒肿真的是偷看了不该看的而长出的吗?怎么区分是麦粒肿还是霰粒肿?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门诊总监邵应峰副主任医师表示,麦粒肿麦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引起此疾病的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一年四季均会发病,无固定发作周期,发病人群以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为主。
“偷针眼”并非偷看所致多因免疫力出了问题邵应峰介绍说,长“偷针眼”并非与“偷看了什么不该看”相关,而是睑缘的汗腺、皮脂腺、睫毛毛囊或睑板腺受到细菌感染所导致,如果不及时正确地治疗,轻则延长病程,增加患者痛苦,重则导致眶内、颅内甚至全身感染,造成生命威胁。
通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如果人体免疫力正常,这些细菌和我们相安无事,并不引起感染性。但是,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这些细菌就可能侵入人体,导致疾病。
因此,这些细菌被称为“条件致病菌”。麦粒肿的发病诱因有很多,长麦粒肿多与自身免疫力下降相关,比如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劳累或休息不好导致了自身抵抗力下降。还有就是不注意个人卫生、饮食不均衡喜欢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烟酒过度等等。
治疗前需辨明疾病麦粒肿、霰粒肿治疗大不同邵总监谈到,麦粒肿有个“同胞兄弟”叫做霰粒肿,大部分老百姓都没听过,所以常分不清楚,错把霰粒肿当麦粒肿来治疗,认为只要眼睛长了“颗粒”就是麦粒肿,赶紧往眼睛里滴入抗生素眼药水,结果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还耽误了病情。
邵总监进一步讲解到:麦粒肿是睑缘腺体(皮脂腺、汗腺、毛囊、睑板腺)细菌感染所引起的化脓性炎症。而霰粒肿是一种睑板腺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是由于睑板腺开口因炎症阻塞,使其内部的脂性分泌物潴留,导致睑板腺膨胀,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而形成的慢性肉芽肿性的炎症。“自我辨别是长了麦粒肿还是霰粒肿,最直观的依据就是,长麦粒肿后,会有红肿热痛的表现,而霰粒肿只肿不痛。”邵总监补充道。
对于麦粒肿的治疗,早期可以先使用抗生素的眼药水和眼药膏,其中喹诺酮类眼药水治疗效果比较良好,如果自行治疗超过3天还没有好转的迹象或已经出现浓点的患者,医院就诊,化脓的患者需切开排脓。
“麦粒肿不可能在一天内治疗痊愈,除了滴抗生素眼药水(白天使用)外,还要结合抗生素眼药膏(晚上使用),此外,必要时要配合口服抗生素。在炎症的早期,建议冷敷,有利于缓解炎症引起的症状。在炎症的消退期可以配合蒸汽热敷治疗,有助于炎症的消退。”邵总监建议。
对于霰粒肿的治疗,可以考虑采用热敷和按摩来进行。在霰粒肿形成的早期,尚未出现肉芽组织。通过热敷,提高局部组织温度,使睑板腺内部的油脂软化,睑板腺的开口扩张,加上按摩增加局部压力,有利于油脂的排出。
同时,热敷可以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的消退。热敷最好采用蒸汽热敷,按摩时需清洁双手,后直接按摩患处,注意用力不要太大,一般坚持2-3个月,可以看到一定效果。如果霰粒肿逐步减小或改变不明显,仍可坚持保守治疗。反之,如果霰粒肿有明显增大,医院就诊,接受手术治疗。
本期医生档案
更多医生详细资料、就诊查询以及预约服务,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iweipia.com/xgpw/7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