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拉兹大大终于来赛凡讲《山海经》啦~
Tardis友情出演粉笔盒,不知道T娘的内心是什么感受。
一本巨厚的《山海经注证》,摆在那里怪吓人的。结果讲座开始不到十分钟就被告知,它其实是雷区展示,这本书里错讹颇多,还把《山海经》里的异兽都解释成了古人想象中图腾。
然后它就作为反面教材,静静地躺完了整场讲座的枪。(蜡烛)
拉兹帅气开讲,现场座无虚席。
遇到重要的PPT,大家都纷纷掏出手机拍照。
除了现场的近名听众之外,今天我们还在著名弹幕网站某哩某哩进行了直播。
正式开始前的直播调试:现场画华文。
讲座从对《山海经》解读的两种错误态度的批判开始,并系统地解释了《山海经》为何难读。
悄么声挂两张PPT偷个懒。
随后,拉兹就带着大家一起回到了《山海经》成书的那个时候。那时候的人呀,造字跟画画是一样一样的。
鸟就是鸟,隹(zhuī)呢,就是长尾巴的鸟。
然而非常诡异的一件事是,到了《说文解字》里,这两个字的解释被完全颠倒了过来。
鸟:长尾禽总名也。
隹:鸟之短尾总名也。
——许慎《说文解字》
也许是从甲骨到大小篆,再到后来的楷化之间,经历了太长太长的时间,再加上始皇帝一把火,烧出了一个大断层,现在的汉字和《山海经》里的字,已经很难再严格地一一对应起来。只能在浩如烟海并且良莠不齐的古文献里,寻找各种蛛丝马迹。要开始这样的寻找,方向就很重要了。
这个方向,就是拉兹讲座题目里的“重拾童真”,回到古人朴素直接的思维里,看到一本勤恳记录古人所见的世界的《山海经》。比如:
刺猬、豪猪,还有帽子!
灵魂画师拉兹。
从《尔雅》里一种叫鼬的老鼠,拉兹讲到了《山海经》里,一种类似刺猬的动物。
其兽多居暨,其状如彙而赤毛,其音如豚。
——《山海经·北山经》
当这六个汉字摆在面前时,突然就理解了外国人学习中文时崩溃抓狂的心情。
现场的推理及其复杂,并掺杂了大量诸如萨满头顶刺猬跳大神的民俗八卦,简化之后,大概是这两条线索:
1、“由”到“胄”线:顺着这条线走,可以得知《尔雅》中的“鼬”就是刺猬;
2、《北山经》原文线:检索一下长得像刺猬、毛色赤(黄褐色)、还会猪叫的动物,就会发现这个叫“居暨”的家伙,其实就是豪猪。
至于帽子,到了今天,刺猬皮做的帽子都是东北萨满教重要的法器。不难想象我们的祖宗们,很有可能也会带着刺猬帽漫山遍野地蹿,保暖拉风还有防御+5效果。如此说来,穿铆钉装挤地铁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智慧,只是一种返祖罢了(轻蔑)。
讲座的最后,拉兹给大家出了一道没奖竞猜。
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线索一:反犬旁,哺乳动物。
线索二:有鳞片。
如果还是不知道,请大声地告诉我:
PS:虽然明天就要组团去青城山放飞自我了。(歇业公告)
但放飞自我是短暂的,赛凡是永恒的。
更多精彩持续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iweipia.com/szhj/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