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刺猬皮 > 刺猬皮生长环境 > 正文 > 正文

建党百年特刊岁月留痕父亲的扁担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1 12:19:01
神州文艺》。文学新高地

父亲的扁担

岁月留痕

时光如风,悄悄地从记忆的河床溜走,思绪随着略带凉意的春风开启记忆了的闸门,那份尘封在记忆里的往事如同一把把细细的细沙,绵绵地洒落在心旅的地图上,沙画出久违的许多往事。

我的故乡在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罗汉峪村一个地处偏僻的小村庄。那里虽然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花,但我在那里感受到了大自然最原汁原味的韵律。那朴实无华的相邻乡亲的谈笑声,空中飞翔的鸟儿的鸣叫声,那房顶上的袅袅炊烟,那门前小河的流水声,树上草间的虫鸣声……整个家乡就成了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朦胧得甚至可以把你的心也一起融化了。父亲的扁担是家乡自己生长的土特产,是由很普通的槐树木头劈制而成,当年,年轻力壮的父亲从莱芜孙家庄山林里砍下一小槐树,从中间劈开,一匹做成了钩担,一匹做成了扁担。打我记事起,扁担就没有离开过父亲的身体,无论春播秋收,父亲都用那根扁担挑走太阳,挑来月亮.左肩挑累了就换右肩,右肩挑累了又换成左肩。父亲用它挑麦挑谷,挑过春秋,挑过冬夏,也挑起全家人生活的重担。挑扁担久了也引发出父亲很多的人生哲理故事,比如农村人挑豆子和谷子是不允许在路途中小憩的,因为谷穗朝下,豆棵易炸,如果一歇息掉很多粮食。父亲就教导我们,挑豆子和谷穗犹如人生一样,有时候遇到不顺的事情咬咬牙,就过去了!在父亲16岁时候,因为爷爷去世的早,很早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有一次,为了赶早集,鸡叫头遍奶奶就喊父亲起床赶新泰市的张兰子大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钟表,起早起晚只能靠估摸,父亲挑着60斤虾皮到张兰子集去卖,当走到新泰市小龙门村西的山沟的羊场小道时,父亲因夜黑害怕,当听到前面有‘梭梭’的声响时,就高喊:“年兄,你是不是也是赶集的吧,等我一下我们做个伴行吗,我也害怕啊!”父亲边走边喊,就是没有应声的,当走到一道山梁时,父亲竟然发下脚下横着一具尸体,尸体下是被两只野狼刚刚撕开的席子,两只野狼一左、一右的蹲在那里,翠绿的眼珠子虎视眈眈注视着父亲,父亲当时吓的大气不敢喘,哆嗦着双腿,忘记了身上还挑着60斤的虾皮,一口气跑到张兰子大集,寒冬腊月的天气,连吓带累,棉裤、棉裤全被汗水湿透。为了生存,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差一点被饿狼……要不是那具尸体,现在想来,我们都感到后怕。

日月沧桑,岁月重叠,粗糙的扁担被父亲的双肩磨得溜光,黄色的担面被父亲的汗渍染成了油亮的赫色,当年笔直的扁担,也同父亲的腰杆一样,日渐弯曲,中间凹下去,形成一道美丽的弧线。

在那个青黄不接的年月;迫于生计,父亲在十几岁就与扁担交上了缘,一经交上,便始终没有摆脱掉。

在自己成家后,为了养家父亲尝试着做过很多其它工作,却始终没有摆脱掉如影随行的扁担。他曾走街串巷贩过干花生油、虾酱和棉花,用的却是最原始的工具——两个瓷罐、两个布袋和一根扁担,下乡做完生意后还得去帮别人担稻谷,湿淋淋的一摞谷子,不下斤,农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担豆子和谷穗、高粱是不准歇气的,怕瞎了粮食;父亲硬是咬紧牙关不歇气,一挑就是一天。随着我们兄弟姊妹7人的相继来世。为了养活这个家庭,父亲去了30里以外的新泰小协露天煤矿从煤井里往外挑水,一天十几个小时,每天都是披着清晨的星光出门,戴着夜晚的月光回家。我不知道他在煤井里一天十小时是怎么熬过来的,且不说冬天寒风的刺骨地滑,夏天近40度高温的蒸烤,单说挑着一担百来斤的水,颤悠悠地走在又高又窄的台阶上是什么感觉?随时都有擦脚掉到井下的危险。父亲肩上扛着全家人的生活来源,脚下却在与生命作赌。

在那个一个工日五分钱的大呼隆年代,为了给三哥、四个盖婚房,父亲领着大哥到村西的卧虎山上刨一种叫刺猬皮的柴禾,晒干后,再挑到莱钢炼钢厂卖给炼钢厂点炉用。父亲靠扁担卖柴禾,硬是给三哥和四哥盖起了五间婚房。饿了就吃一把从家里带去的柿子皮,渴了就用手捧一捧山泉水喝。长年累月的无规律生活,父亲落下了胃病;每到秋季就会复发,有时候疼的满脸是汗,因为没有钱去拿药,只好忍者!父亲承担了太多的苦难,扁担也记录了父亲的里程。父亲的肩膀,扛着生活的苦楚、艰辛,也承载着生命的重量,直至父亲再也承担不了扁担的重压,我们兄妹七人也能从父亲的肩上分担了一丝的重量。父亲已与扁担融为一体。父亲厚实的肩膀扛弯了扁担,扁担也压弯了父亲笔直的腰杆。父亲,扁担,不断地弯着,弯着,渐渐地合成岁月的年轮。据父亲讲,在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时,为了支援前线,父亲曾和村里的徐贞民大叔为伴,绑担架抬伤员,因父亲和徐大叔在担架的两头绑上了横木,这样的担架不仅牢固,还不容易往里抖,加之父亲的担架网子是用自己的扎包(旧时的布腰带)撕成的布条编织的,这样的担架网子柔软,伤员躺上去不硌腰,伤员也不会造成第二次伤害。因此,父亲与徐大叔每一次到战场,伤员们都争着爬到父亲和徐大叔身边。父亲用扁担担架抬了多少伤员,没有统计过,但父亲在给我讲这件事的时候,幼小的心灵曾激动不已,也成为我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现在想来,也感到父亲如一座丰碑矗立在我的心尖。

一条扁担,刻录了父亲一生的艰难故事,也承载了众多的年轮记忆。扁担弯了,父亲走了。岁月的记忆碎片被折叠成岁月流年;在父亲去世后,在分父亲的“家产”时,我选择了扁担作为传家的“留念”,

现今,弯曲的扁担,静静地躺在布满尘埃的储藏室,成为岁月的见证,默默地诉说着一个年代的艰辛悲苍的人生励志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重要公告:即日起,凡投稿本刊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打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地级以上党报文艺版,或文学杂志发表。

签约诗人(作家)(排列不分先后,名单正在添加中……)

剑峰(中国作协会员)、何孝清(中国美协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张玉庭(教授,安徽作协会员)、孙永恒(中国书协会员)、吴金火(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农业银行作协会员)、杨兴明、陈定杭、江山、邓昌盛、天河、罗涛、阿凡、杜向达、罗菲、王火、刘朝荣、舒展、王新葆、曹桂、肖育莲、杨建昭、李永宏、李辉春、王李、向卫华、邱太兵、张春芳、崔春杰、王志海、南枝可依、李静、邹仁龙、谢尚江、覃力维、刘新龙、杨晓航//白庆裕、朝花惜拾、史高鹏、盘文坚、汤丽群、梁洁敏、张伦、朱玉富、刘廷胜、罗振、胡光贤、林东翰

《神州文艺》“签约作家(诗人)”()招聘启事“我的父亲母亲”主题有奖征文活动启事“辛丑之缅怀”有奖征文活动启事“身边的好人好事”散文、诗歌有奖征文活动征稿启事(点击可看)作者简介朱玉富,出生于年5月份。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神州文艺》签约作家、《中国乡村》认证作家、《望月文学》特约作家《中国陶瓷报》、《医院报》特约记者。曾供职于《首都公安报》《淄博晚报》编辑/记者。论文《浅议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获山东省政府奖;小小说《酸涩的葡萄》获山东省五个一文化三等奖。自参加工作至今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等6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刊用新闻、文学和摄影新闻稿子上万余篇件。

-END-

▼更多精彩推荐,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iweipia.com/szhj/7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刺猬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