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人!
死亡17人!15名医务人员感染!武汉新型肺炎疫情,正在气势汹汹地向中国袭来,一场群防群控的保卫战已经打响!今天下午16时,钟南山院士出席广东新闻发布会,再次紧急发声:当前,最担心的,是出现“超级传播者”,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一旦出现,必须予以更为严格的隔离和其它措施,而第一个“传播者”是谁?钟南山说了,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换句话说,大概率是一个吃野味的人。他在采访中明确指出:这次冠状病毒肺炎发源地,来自武汉的那处海鲜市场,我们在现场看,相当多(卖)的并不是海鲜,而是野味。从各方面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看,是来自一个野生动物,比如说竹鼠、獾这类。如果钟南山院士的话,还没能引起你的警醒,那么,看看CNN的记者拍摄的,一段名为“这或许能解释为何新病毒会在中国传播”的视频吧。在这段视频中,CNN的记者就指出,引发此次疫情的一个武汉贩卖野生动物供人食用的市场,是问题的根源。CNN在其视频中采访到的香港大学专家潘烈文也表示,病毒是从野生动物身上传播到人身上,进而传播开来的。看到这里,要参君不禁一声叹息!年的那场瘟疫,就是因为广州有人吃了果子狸,而果子狸身上,带有一种来自于遥远山区山洞里蝙蝠的病毒,这个人吃了果子狸,成了一个传播者,导致了一场烈性传染病的暴发。17年后的今天,这些野味爱好者们,再次引爆了一场全国性的卫生事件,只不过爆发的地点,从广州,变成了武汉!作孽啊!二野味有多可怕?告诉你一个数据吧,也许你并不清楚:目前,有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HIV病毒来自于非洲的黑猩猩或白眉猴;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尼帕病毒来自于蝙蝠;马尔堡病毒来自于非洲猴子;拉沙热病毒来自于老鼠;麻风杆菌疑似来自犰狳……实际上这些病毒不是现在就出来的,它往往是和自然宿主长期进化了很多很多年,这些病原体本来并不会危害人类,只是潜伏在动物身上。那么这些野生动物和媒介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那么多传染病,现在怎么就这么多呢?归根结底,是原来人类和野生动物,是井水不犯河水,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现在,人类却老是侵入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里,把人家关入铁笼,带入城市、乡村,还大吃特吃人家的肉。这样,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当然也就接踵而来。扫码测评今年如何改运?
看看你的财运扫码测评今年如何改运?
人工智能,事业,婚姻,财富,准的吓人
比如,如果年,我们不是在广东野生动物市场和餐馆,乱吃果子狸,那么从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这条病毒传播链就不会发生,当年的SARS就不会爆发。再比如,埃博拉病毒的爆发。非洲人最爱吃野生动物,尤其是在农村,像猩猩、猴子和蝙蝠都是他们主要的狩猎对象。如此这般,非洲大陆成了很多病毒的温床,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多次从丛林走向村庄,最后走向城市。再看看马来西亚的尼帕病毒是怎么传出来的:马来西亚人把养猪场,建在了蝙蝠栖息地的旁边,蝙蝠吃了水果,水果被病毒污染后掉到了猪圈里,猪吃了以后染病,又再把病毒感染到人。这次武汉肺炎,大概率也是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传播出来的。这个武汉海鲜市场,看名字还以为卖水产的,但实际上它是个“海陆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这家市场里还能买到活的蛇、鳄鱼、娃娃鱼、狗、羊、蛇,以及宰杀好的野兔、刺猬等,总之光看图片就让人产生强烈的生理不适。人类之所以捕杀野生动物,原因无他——利益,仅在中国,市场对野味的狂热追捧,已构建了价值百亿的地下产业。看,在武汉海鲜市场,每一只动物在市场里都被明码标价,一只活孔雀只要元,一根鹿鞭只要元。而这次,武汉肺炎等蔓延,也是因为有人贪恋一口本不属于食物的东西,而招来的恶果!有人说,人类冤枉。在我看来,一点不冤。残酷的传染疫情背后,是一场残酷的猎杀行动,是一曲野生动物的悲歌。三野生动物好吃吗?我虽然没有吃过野味,但很多资料,以及很多吃过野味的人,都可以现身说法告诉你:这玩意不好吃。为什么?很简单,野生动物生存的目的,原本就不是给你吃的,人家要的是活下去,所以怎么能够活下去,他们就怎么干。所以,野生动物大部分长得皮糙,因为皮糙,对手才咬不动它,被锐器扎到,才不会受伤。所以,野生动物大部分长得肉厚,因为只有肌肉纤维更发达,肌间脂肪更少,他们才能跑得更快,甩开他们的天敌,但这也导致野生动物普遍口感较差。所以,野生动物大部分臭味熏天,身上往往还带有毒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想吃他们的动物,下不了嘴,甚至被熏晕。其实,人类是以采集和狩猎起家的,作为顶级猎食者,任何可食用的动植物,都经过了几千年人类的驯化,成为写在食谱里的美味,而那些没有进入食谱的,只会又难吃、又有毒。比如养殖三文鱼就比野生的好吃,养殖的肉鸡比野鸡口感好得多,野牛永远吃不出雪花肥牛的感觉,野猪肉则又臭又硬又硌牙,吃起来根本不是享受美食,而是在受罪。那为什么还有人偏爱吃野味?第一个原因,是为了猎奇,觉得好玩,吃它一下。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进补、食疗,比如吃虎鞭壮阳,吃穿山甲通乳等等。年了,还在玩巫医那套,这些人明显脑子进水了。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纯粹是显摆。故宫奔驰女把奔驰G63开进故宫炫耀,很多人痛骂之余,又悄悄羡慕。那么,这些人如果没有奔驰G63可以炫耀,他们怎么在日常中,满足炫耀这个人性的刚需,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呢?在一些人看来,吹嘘吃野味、请人吃野味,俨然成了一种低调奢华、惠而不费的炫耀方式和交际手段。我吃过,你吃过吗?我吃过现宰的,你吃过吗?我吃得起,你吃得起吗?你想吃啥野味跟我说,我都可以弄到。在这些人眼里,野味是一种价值符号,它稀缺、昂贵,能区分阶层,能吃到就是社会身份的体现。然而,Nozuonodie,病毒并不因为他们自以为的社会身份,而放过他们。岂不闻:天道极即反,盈即损,这些借口腹之欲自我显摆的人,最终,作死了自己。当然,这些人自己作死是活该,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真正可怜的,是那些因为他们的虚荣和饕餮,被卷入这场灾难的,无辜而可怜的病人!作孽啊,你们这些野味爱好者们!你们的一时贪嘴,害得整个国家因此拉响警报,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这不是“祸国殃民”,又是什么?四人类正在为不尊重自然,付出沉重的代价。新型传染病的发生,一定意义上,就是野生动物对人类的报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那样: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最初的成果又消失了。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如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正因此成为不毛之地。是时候,学会爱护动物,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了。是时候,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了。是时候,摒弃虚荣、浮躁和无知,回归真实、从容、淡定的大国民心态!天佑武汉!天佑中国!天佑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83岁钟南山,年轻人都自愧不如!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发布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任专家组组长,再次挂帅。他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8日傍晚,83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
钟南山的两张照片刷屏
钟南山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苏越明摄)连日来,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83岁的钟南山院士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1月18日,星期六,从广州赶往武汉钟南山院士从深圳抢救完相关病例回到广州,当天下午还在广东省卫健委开会时,便接到通知要他马上赶往武汉。当天的航班已经买不到机票了,助手匆匆帮他回家收拾东西,直接到广东省卫健委会场跟他会合后便匆匆赶往广州南高铁站,挤上了傍晚5点多钟开往武汉的高铁。春运期间高铁票紧张,临时上车的他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一坐定,他便马上拿出文件来研究。晚上,快11点到达住处,他又简单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满满当当的一天工作和行程才算结束了。1月19日,星期天,从武汉赶往北京上午开完会,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的钟南山院士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中午来不及休息,下午开会到5点,钟南山又从武汉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到达北京,他马上赶往国家卫健委开会,回到酒店,凌晨2点来钟才睡下。1月20日,星期一,又是高强度的一天才睡了四个来钟,早晨6点来钟,钟南山院士便起床看文件准备材料,匆匆吃完早餐,一天高强度的工作又马上开始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又是忙到深夜。几十年,他从未停止锻炼在媒体的镜头之中,83岁的钟南山身材挺拔而健硕,身体状态丝毫不逊色于身旁的年轻人,这也得益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锻炼。钟南山院士进行肌肉训练。图片来源:金羊网“运动对我保持身体健康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这些年被媒体问及自己为何能够在耄耋之年依旧如此健康时,钟南山院士说道最多的一个答案。据《广州日报》报道,钟南山从小就特别喜爱竞技运动,足球、篮球、跑步都是他的兴趣所在。在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读书期间,他参加学校运动会曾创下几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年,他还作为一名非职业运动员参加首届全国运动会,在米栏项目中以54.2秒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的全国纪录。钟南山院士展示肌肉。“我测得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那是在年。”钟南山院士曾经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透露,他自己年轻时举重的最高重量是公斤,卧推可以达到70公斤,“没有测过这些项目的极限数据,当时主要为了增强力量参加田径比赛,做些肌肉锻炼。”时至今日,钟南山院士一直没有改变过运动的习惯。在日常繁忙工作之余,钟南山院士每周都要抽出三四天进行锻炼,每一次的时间都会保持在40分钟到50分钟。看看这位老人的训练表,很多年轻人可能都会自愧不如。“主要是先跑步25分钟左右,锻炼下肢和内脏;然后做杠上撑,一口气20个,还有一口气10个引体向上以及仰卧起坐,锻炼上肢力量。”除了健身,钟南山院士还会选择游泳,“有时候一两周全家还会出去游泳一次。”运动几十年如一日,但是钟南山院士从不会强求自己一定要做到多少运动量,“做完目标的量就不做了,不是做不动了,而是适可而止,我这个年纪保持体能很重要,不是为了增强体质。”偶尔还坚持跑5公里,推崇慢跑保持健康按照钟南山院士的说法,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力量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肌肉功能,而心肺功能的保持和提升需要靠耐力训练。这也是为什么,钟南山院士一直坚持跑步,同时也是步行和慢跑的推崇者之一。在钟南山老伴、国家女篮前队员李少芬为他特意布置的家庭健身房里,跑步机的使用率是最高的——每次锻炼,钟南山都是穿上运动背心先在跑步机上快走和慢跑,然后才进行其他的训练流程。“我自己过去从事的运动就是中距离跑,在70年前已经有跑步锻炼的习惯,当然年轻时是把跑步作为竞技运动,年纪大了会慢跑健身。可以说,我对马拉松项目本身是很了解的。”钟南山曾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跑步甚至是马拉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