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新手父母,
每天都在为孩子要怎么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发愁?
别家孩子4岁都会打酱油了,
自家孩子还在院里滚泥巴,
要不还是看书吧,
就算用书活泥巴,
亲爸亲妈我也开心呀。
对于幼儿阅读,
新手父母一定切记不要只顾数量不重质量,
可童书千千万,选书真烧脑。
别担心,
竹子君为你整理了几本荣获国际优秀奖项的童书绘本,
让宝爸宝妈们远离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囧境。
《奶牛“喵喵”叫》VS《养什么宠物呢?》
英国图书信托基金奖提名埃玛?多德,英国著名插画家。作品主题多围绕如何更顺畅的进行亲子沟通,以画风独特和色彩艳丽擅长,被《科克斯书评》称为“特别适合幼儿读者”。一起走进凯特?格林纳威奖入围作者埃玛·多德充满节奏感的创意故事世界吧!
《奶牛“喵喵”叫》主要探讨育儿期间,父母如何应对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心思。
故事中,猫咪为了自己可以开心的睡懒觉,对农场里所有的动物搞了个恶作剧,用魔法把大家的声音全部弄混了,农场里乱作一团。最后,大家对猫咪实施了惩罚,只有猫咪自己的声音没有变回来,每天早上,由猫咪用公鸡的叫声叫醒整个农场。
孩子都有一些小小的“私心”,3~6岁阶段会更明显,做事情经常是以自我为中心。
绘本通过诙谐、幽默的小故事,帮助父母在亲子阅读互动中一点点引导孩子,让孩子理解明白除了从自我需求角度思考问题外,还应考虑到周围人的感受。
译者梅静,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精心揣摩的文字,更是重现原作神韵。阅读推广人,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徐榕诚挚推荐。
这是一本蕴含着高效亲子交流小技巧的儿童读物,让孩子可以在捧腹大笑中认识到自己的任性举止,从而学会换位思考。也能让家长在阅读中深度思考——面对孩子的恶作剧和小想法时,如何轻松应对。
顺畅且有效的亲子沟通,能够大大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更是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奶牛“喵喵”叫》,轻松为宝妈宝爸助力。
如果你的宝贝每天都对各种事物好奇,
总喜欢提出一些不切生活实际的想法,
可你又不想打击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和好奇心,
推荐你入手这本亲子共读绘本《养什么宠物呢?》
书中典型的“同意加建议型”亲子沟通方式(yes...and/but...是的...而且/但是...),让父母重拾事件主动权,轻松应对孩子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与请求。
故事从主人公杰克想要养一只宠物开始,他向妈妈提出在妈妈看来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如大象、狮子、北极熊、长颈鹿、恐龙……然而妈妈都巧妙且智慧地回应了杰克的想法,并反向提出这些想法之下会发生的诸多问题,来寻求孩子的解答。而杰克最终学会,面对问题自己思考是否可行。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请求时,家长不要急于拒绝,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测请求所导致的后果,站在孩子的立场,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自己思考之后就会主动放弃自己不切实际的要求。
知名儿童文学译者梅静亲自翻译,高度还原绘本幽默诙谐的语言,更易于孩子感受情绪。
幼儿教育专家、儿童阅读推广人孙莉莉倾情推荐,她认为杰克和妈妈这一场趣味横生的对话最大的价值所在即是:
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进行“创造性接纳,戏剧性思考”,和孩子一起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再将现实问题展现在孩子面前,为孩子创造一种“可能性情境”,并让他在这种可能性情境中主动地、创造性地,又是切实地去解决问题。
让孩子跟着故事情节一起思考,通过每个问题的提出到被否定的过程,也锻炼了孩子的思考力和分析能力。或许孩子需要的,只是他们渴望做某件事的迫切心情和内心的想法能被理解和尊重。而作为家长,既要照顾孩子的感情,又要引导孩子作出正确和切实可行的决定。
埃玛?多德,
带你一起解锁亲子沟通密码,
做智慧型父母。
《看啊,爸爸,看这儿》
英国StratfordSalariya童书一等奖获奖绘本都说父爱如山,深沉且内敛。不善表达的他们却总在为你默默付出。
会在你被欺负时挡在你身前,会把你离乡之时的后备箱装满,更会在你的婚礼上哭成泪人。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让你返老还童,你会希望重新回到小时候,感受与爸爸一起成长的时光吗?
你的爸爸,又是个怎样的爸爸呢?先来看看别人家的爸爸,不笑,算我输。
这真应了那句话:欢声笑语陪伴的童年,才是最美好的时光。这明明就是诸多爸爸们身上的影子嘛。
爸爸带娃,爸高兴就好。
娃被爸带,娃活着就好。
没有真实,只有更真实。
幽默、爆笑、却也会热泪盈眶。
荣获英国StratfordSalariya童书一等奖的获奖绘本——《看啊,爸爸,看这儿》,就为我们讲述了父爱故事。
插画师涂曼璐从自己与爸爸的日常相处时光汲取创作灵感,将能干的爸爸,爱哭的爸爸,粗心的爸爸,勇敢的爸爸,通过刺猬爸爸找女儿的故事,描绘的淋漓尽致。
爸爸有时会粗心、会糊涂,所以照顾起孩子也会手忙脚乱,这与现实中一部分爸爸带小孩的场景非常相似。小读者可能看着看着就会笑了起来,指着书中的刺猬爸爸问妈妈,这是不是爸爸呀?
绘本表达了坚毅的父爱,本来爸爸是胆小的、大意的,但是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无论去往哪里,面对什么样的人和事他都不再那么胆怯了,是那么勇敢、坚持……只为了找到他的孩子。我们的爸爸,许多时候就是这么真实、生动、可爱。
画面构图灵动,层次丰富,藏有一些需要孩子认真观察才能发现的巧妙细节,父母可以一边给孩子讲故事,一边让孩子在画面中找到书中提到的场景和事物,增加亲子互动性。
让父亲参与到家庭育儿教育中来,一直是很多幼儿教育家,情感学家所提倡的,既有助于稳定家庭环境,也对和谐长久的家庭氛围塑造很有帮助。
因为爸爸的每一面,我们都喜欢。
读完父爱,我们再来推荐一本讲述母爱与家庭关系的绘本
《线》
同名短片获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十大影片之一作者是奥斯卡动画短片获奖导演托里尔·科芙,
她的作品多以家庭故事为创作灵感,耐人寻味,
擅长呈现故事背后强烈的爱与其中的矛盾纠葛。
《线》的故事,灵感源自她自己作为养母的经历,读完你会知道爱一个人的感觉,因为有人在爱你。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阿甲老师倾情翻译!寓情寓真的语句,饱含着亲子之间浓于水的那种爱的滋养。
作者以红线比喻母女之间的相互传递的爱,通过红线,母亲遇到了女孩,相伴成长,这根红线,她从不用力拉扯却也不轻易松手,尽可能的让她自由伸展,爱太满,会溢出,适度才会更利于彼此的成长。
以黑线比喻各自之间的安全区,因为她知道,在成长路上,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
都需要一定的自我空间,当宝贝长大,终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真正独立,所以相互连接的红线与黑线,也终究会变成融入心底内的隐形个体,相互守候。
作者亲手绘制绘本画面,卡通形象线条简洁,色彩过渡柔和,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数不多的文字,点睛诠释画面主旨,张弛有度,易于宝贝阅读与理解。
随书附赠亲子时光卡一张,贴上照片,写上寄语,让父母留住宝贝成长路上的难忘一刻。
更有意思的是,亲子共读之时,也可以拿起红线与黑线,与宝贝模拟书中的故事情节,切身感受用力拉线与放松引线的不同感觉,找到最合适的度。还可以一起观看同名动画短片。
每一次阅读绘本,父母对孩子的爱意都更加深沉,而孩子回忆起与父母的陪伴与身心呵护,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愿每一个宝贝都可在爱的滋养中成长。
感受爱,尊重爱,传递爱。编辑排版
金豆哏
出品
北京竹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竹石图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