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已经就痔疾这个问题连续说了好几天了,今天是最后一个,说完今天这个就将这个专题告一段落。下边的内容就还是先说这个问题相关的两种药,而后再做一些引申。这个内容说完,再转说其他内容,初步考虑是老舍的《红楼梦不是梦》的内容。
痔疮,这是一个局部病症。当然了,局部也与整体有关系。从局部说,外治是一个途径;从整体说,内治也就是口服给药也是可以的。
撇开外治与内治的大的区别,只看药的成分的配伍,从药性、药效等方面考虑,有点想法暂时记下来,留待日后慢慢调整。
外用的药品种不少,西药如苯酚甲硝唑干混悬剂这里不说,只以京万红痔疮膏为例简单提提。
京万红痔疮膏是外用药,他的成分是:地黄、穿山甲、木瓜、川芎、白芷、棕榈、血余炭、地榆、赤芍、土鳖虫、大黄、黄芩、当归、五倍子、桃仁、苦参、黄柏、胡黄连、白蔹、木鳖子、黄连、罂粟壳、苍术、栀子、乌梅、半边莲、红花、槐米、金银花、紫草、血竭、乳香、没药、槐角、雷丸、刺猬皮、冰片。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收敛止血。用于初期内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
粗粗数了数,京万红痔疮膏的组成有37味药,这其中的一些药如川芎、地榆、黄芩、五倍子、苦参、黄柏、苍术、栀子、乌梅、红花、槐米、金银花、血竭、槐角、冰片等也见着眼熟,只是感觉作为外用,药的品种还是太多了些。品种多,会影响药效最突出的药的作用发挥,虽想多多益善,可面面俱到,却分散重点。且别说这是外用,就是内用口服给药,这个三十多味药的方也只能算是一种用药风格,姑且称之为雍容华贵。那与之相对的简单、简约最好是被更多医家和普通患者接受的首选。我倾向于后者:简约、简单,能用小方的尽量用小方。
接触鳖甲消痔胶囊是后来的事。这个药的成分有地瓜藤、黄柏、土大黄、鳖甲、忍冬藤、地榆、槐角、栀子八味。这就比较符合药味少、品种精的小方给药的想法。
小憩一会,见原所贤先生在中国中医药报还是哪处发文介绍徐大椿,也便搬过来一段:
徐大椿,清代吴江县人,自幼习儒,旁及百家,因家人多病而致力于医学,悬壶济世。行医50余年,因医术精湛,曾两度奉诏入京为皇室治病。
早些时候看原先生书提徐大椿,说的是他反对医者滥用人参一事,由此对徐大椿印象颇深。联系此时对痔用药,虽说不上滥用,但在现有基础上更加合理地用药还是有改善的空间的。
这几天,医院的事医院存在的管理不善的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个体,也要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行业的了解,更好地呵护自己的健康。
好了,来段老舍的《红楼梦不是梦》:
“作品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思想和感情。因此,人物就不能都说同样的话。虽然再事实上,作者包写大家的语言,可是他必须一会儿是张三,一会儿又是李四。这就是说,他必须和他的人物共同啼笑,共同思索,共同呼吸。只有这样,他才能为每个人物写出应该那么说的话来。若是他平日不深入地了解人生,不同情谁,也不憎恶谁,不辨好坏是非,而光仗着自己的一套语言,他便写不出人物和人物的语言,不管他自己的语言有多么漂亮。”
这里,老舍从语言写作达到的效果回推到作者的写作过程、作者的写作之前,或说作者写作的思想基础、底蕴。从中便能发现,写作的关键不在写作本身,也就是不在写作所需要的语言积累层面——一个人有再丰厚的语言积累,但他不一定能用这丰厚的语言积累写出出色的作品。
那么,写出好的作品的关键在哪里?
老舍先生在这段话里已经点出来了。用他的写作实践点出来了。
如果在上边老舍先生的话里还没有多少感觉,那就再看这句,这是从一个段落中截取的:
“这不仅是天才的表现,也是作者经常关切一切接触到的人,有爱有憎的结果。”
看出来了吧?语言至多算是原材料,原材料有不能等于就有好作品、好成品。就如普通人,即便脑子里没有语言,身边、手头也不乏出色的语言材料,有材料,材料依旧是材料,而不见作品,不会写出出色作品。
或者如一匹好马,它等待的是驾驭它的出色的骑手,而不是随便一个它身边的人。
有一种东西叫能力。能力,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有,它存在,它需要被意识,它需要被提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