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刺猬皮 > 刺猬皮采集加工 > 正文 > 正文

我们找到一个侏罗纪的哺乳动物巢穴发现它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6 14:09:09

编辑:Ent

排版:Sol_阳阳

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自贡恐龙博物馆等单位的科学家在北京宣称,他们在四川自贡发现一侏罗纪时期的四足动物巢穴遗迹,该遗迹与恐龙骨骼化石伴生埋藏,这是在我国首次发现与恐龙伴生的四足动物巢穴遗迹。

据介绍,该遗迹保存于侏罗纪中期的地层下沙溪庙组中,呈实心通道状,可分为两部分。遗迹第一部分长近1米,直径6至10厘米;第二部分长约1.5米,直径7至14厘米。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邢立达博士介绍,该化石是动物巢穴通道被沙土沉积物迅速填充后,经过了漫长的地质变迁,最终石化形成的。与骨骼化石由动物遗体形成不同,它是动物活动遗迹形成的化石。

“通过遗迹化石,我们可以获得当时动物行为的信息,也对古气候、古地理的研究具有启示作用。”该成果的主要研究者之一,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彭光照研究馆员如是说,“我们分析了化石样本的化学组成,发现其与周围的岩石明显不同,证明了它的化石身份。”

从形态学上观察,第一部分化石的断面底部向内凹陷,外形颇似桃子。彭光照告诉记者,那是四足动物爬行时留下的特征:“所谓的四足动物,就是像蝾螈、蜥蜴、哺乳动物等等有四条腿的动物。四条腿着地行走,腹部会被抬高一点,这就使得挖掘形成的洞穴的底面在中央部分稍微高一点。如果是没有四肢的鱼类等,其洞穴底部则会很平坦,不会有这种内凹的形态。”

“但是,我们很难确定洞穴的具体造迹者。”广西师范大学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冉浩研究员则表示,只能推定到四足动物这一步:“除非我们在洞穴中发现了动物的遗体化石,否则很难确定具体是那种动物活动留下的。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洞穴的尺寸,结合现代动物的大小来推定造迹动物的体型。这个造迹者估计是个小家伙,它的体重应该在克左右。”

该成果的合作研究者,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叶勇研究馆员表示,在下沙溪庙组中已经发现过一些体型相仿的小型四足动物,如自贡似卞氏兽和川南多齿兽等,可以作为造迹者的候选。

另外,该遗迹与恐龙化石伴生的特点也非常有趣,邢立达博士表示遗迹化石与大型蜥脚类恐龙伴生,也可能存在原因。“也许是蜥脚类恐龙死后,尸体腐烂,增加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这一变化吸引了较多的小虫前来觅食。而遗迹的主人则很可能是吃虫的动物,它是在丰富的食物资源的吸引下,才移居到了这里。”

一个AI

哎呀,吃恐龙尸体和吃恐龙没啥区别嘛……

(隔壁微博AI:差很多好吗!!)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

guokr.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ciweipia.com/cjjg/3824.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刺猬皮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